电话:400-023-5634
邮箱:admin@slashedo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
kk体育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用文字记录故事,或用声音传递温暖,或用镜头捕捉瞬间……在学习之余,他们成为学生记者,活跃在校园内外,坚守在新闻一线,在实践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有的人,就此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记者。在第二十三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把镜头调转方向,走进今天新闻的主角——学生记者,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选择做记者是件“偶然”的事,2012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对自己喜欢、适合什么还没有清晰的认知,于是懵懂地选择了新闻学专业。
大一时,我没有考虑过要从事记者这一职业,好在大学里的新闻社团保存了我内心当记者的火苗。我加入了校园杂志《大学四年》,而后又成为记者团的一员。
现在提笔回忆,印象最深的是记者团的氛围——大家围坐在一起,提出在校园中观察到的现象,或是发现的新闻线索。记得一次开会时,我们一起讨论华中科技大学的记者聚焦学生晒被子这件事,取得很好反响的缘由。我们都晒过被子,也常常看到这一现象,但为什么忽视了这条有价值的新闻?
那次讨论加深了我对新闻的理解。好新闻不会自己送上门,需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去挖掘,如此才能提取有用的信息,形成更好的新闻报道。
在记者团的几年,我不是采访做得最好的学生,发稿数量有限,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报道,kk体育所以毕业时,我选择了读研。实习期间,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呆了6个月,繁琐、重复的工作让我提不起兴趣。离开后我又做了一些尝试,终于在一次次试错中明白,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老本行——开始在媒体行业寻找实习。我来到北京青年报,“沉浸式”进入记者的世界,奔走在全国各地。虽然免不了焦虑和劳累,但这一次实习让我明确了目标。2018年毕业时,我顺利收到录用信,正式成为一名记者。
进入这个行业已经4年了,我幸运地做了一些令自己满意的报道。在实践中我发现,真正的记者与我在学生时期的认知没有太多偏差,记者有着比常人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我去过很多突发现场,郑州水灾、西昌山火、贵州滑坡……在一次次记录中,我愈发体会到,现场是记者的战场,而“在场”是记者的使命,更是担当。
到了现场,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通宵写出几千字带着温度的新闻报道,习惯顶着压力连轴转的工作状态,还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一起,为报道好一件事努力……而这些,不去现场是很难感受到的。
成为记者这几年,我更深刻的体会是,不要理想化这个职业,而我之所以选择它,是觉得它更适合我。我想,以平常心面对这份工作,才能真正发现和享受这份职业的乐趣与美好。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我不仅是冬奥会城市志愿者、学校冬奥会后勤保障组成员,还加入了学校冬奥会宣传报道组。躬逢盛事,与有荣焉。这段经历是我一生的荣耀和宝贵财富。
为了让报道出彩,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准备:细分大数据,kk体育呈现师生参与冬奥的全面图景;对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及时报道,记录志愿者们的点滴动态……能见证“家门口的奥运会”,大家满怀兴奋和激动,丝毫不敢懈怠。
冬奥会正式开始后,我作为城市志愿者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负责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人员的集结疏散工作。这让我能直接参与奥运、服务奥运,对做好报道有了更多的反思和思考。
至今还记得冬奥会开幕式的那一夜,我坐在志愿者之家修改学校官微即将发布的文章。当绚烂的烟花在鸟巢上空绽放,我参与制作的推文也同时推出。彼时,烟花照亮了我的脸,也点燃了我的心。开幕式的流光溢彩、闭幕式的温情脉脉、比赛时的热血澎湃、工作人员的尽职尽责,我们努力将青年学子参与冬奥会的点点滴滴呈现在报道中。
能记录祖国伟大而美好的时刻,定格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青春瞬间,我为自己是学生记者而骄傲。这些年,我还有幸参与了不少重大事件校媒层面的系列报道,包括中国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等。
在参与过程中,我触摸时代的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与时代同步前行,一系列选题策划在笔下变成优美的文字。
今年5月,我成为学生记者团团长,肩负新使命,面对新挑战,我将一路向前,步履不停。
还记得在我第一次采访前,曾自信地将采访提纲交给学姐,她看完后委婉地说,kk体育提纲看似满满当当,却普遍流于表面。我心里犯嘀咕:有必要挖掘那么多细节吗?把事情说清楚不就可以了?
然而,真正开始采访后我才明白,提出的问题是根基、是树干,而由此延伸出的故事、kk体育细节是枝条、是叶子,二者结合起来才是让树木枝繁叶茂、焕发生命力的要诀。
此后的每次采访,我都会仔细打磨采访提纲。首先,我会根据主题写下最想了解的几个核心问题。其次,对这几个大问题进行“扩写”,可以先用因果法纵向扩写,再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充分挖掘细节。最后,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由粗到细、由浅入深整理一遍。需要注意的是,将每个大问题扩展成小问题的过程中,要理顺采访思路。
好问题是好文章的基础。提纲整理得清晰明了,写文章便可行云流水,省下不少功夫。
高中读理科,大学学法学,我带着一份好奇,意外踏上了长达3年的学生记者之旅。其间,我在文字间游走,记录时代、表达感情。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无数爱与关怀:失意时有团员鼓励,迷茫时有老师、前辈引导。从选题策划到采访写作,失败、困难常有,可一篇文章经过数人努力,最终获得良好反响时,成就感足以冲散一切阴霾。
如今,我在记者团的工作已结束,但这段经历引领我积极地面对生活、探索世界。
我今年读大四,专业是新闻学。回望来时路,学生记者的经历在我的大学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成为记者团的一员,源于当初招新宣传单的一句话:做一个写字的人。
在记者团,我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独自采写新闻稿,与老师对接选题,向优秀的前辈学习……我从磨砺中收获,在勤奋中成长。
今年4月,我完成了学生记者的最后一个选题,采访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邓思胜,并撰写人物通讯。
修改、打回,再修改、完善……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人物通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修改打磨。在我看来,对笔下的每一个字负责,便是对自己,也是对受访者和读者负责。
厘清行文逻辑,深度优化文章结构,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反复修改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终稿来到办公室。这一次,老师对我赞赏有加,略微调整后便成功定稿。
从初稿到送审稿,历经6版,多次与指导老师商量,长达1个月的反复打磨修改,我再一次体会到,做一个写字的人看似简单,背后却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而想要写好稿件,就必须深入采访和挖掘受访者背后的故事。
这段经历看似简单却让我收获颇丰,我也由此确定了今后的职业理想——做一个写字的人,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
初入校园,我发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笔尖书写、镜头记录,借助图文的力量定格温暖的瞬间。带着对新环境的好奇心,怀揣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梦想,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第一次写稿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衔接段落。很多新闻稿中的专业用语我也不熟悉,写起来很棘手。但凡事熟能生巧,随着写作次数的增加,我逐渐掌握了写好新闻稿的技巧。
如今,我更愿意把每一次任务看作是磨练自己、提升能力的机会。写一篇新稿子,落笔前我会反复琢磨,细细打磨,将文字之美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中。
文字功底是衡量学生记者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还有策划、写稿、摄录、排版……我不断摸索,尽全力完成,努力适应并融入新媒体时代。
学生记者这一身份已融入我的大学生活,它让我明白何为责任。我希望在这段经历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信息传递,把光和热传递到给更多师生。
2020年7月,大连民族大学学生记者(左二)在贵州采访当地群众。张珈玮摄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加入记者团时师长的嘱托。多年来,我一直谨记于心,付诸实践。
学生记者给了我很多观察、思考、记录生活的机会。于我而言,每个面孔都是一段鲜活的人生,每一次深入采访都是对不同人生的体验。它们释放出源源不断的能量,给我莫大的触动,激励我前行。
当我记录无私奉献的老师,当我对话优秀的同龄人,当我捕捉那些难忘的瞬间……文字在此时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被赋予生命力,成为一种丰盈的、有感染力的情感传递。
入学时我的专业与生物相关,进入记者团后,我一次次领略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兴趣所在,于是郑重提交了转专业申请,进入文法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记者的经历是宝贵的。在日复一日的采访写稿中,我还克服了内敛慢热的性格,kk体育并由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是我一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毕业后,我希望能在记者的路上,迎接属于我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