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咨询热线:

400-023-5634

业务领域
联系我们

电话:400-023-5634

邮箱:admin@slashedo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

您当前位置: 奇异果体育 > 业务领域 > 基础工程
kk体育waa未觉建筑 新
发布时间:2023-09-19 07:52:16 浏览:[ ]次

  kk体育2023 年8月26日,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召开“智库大讲堂——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沙龙” 暨《当代中国建筑实录》(第1辑)线下首发活动,活动全程进行了线上直播。

  waa未觉建筑创始人张迪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并在活动中分享《当代中国建筑实录 第1辑》收录作品“儿童成长中心”的创作故事。

  《当代中国建筑实录》第1辑(后简称《实录》)采用定向征集方式,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精选了2019—2021年度在中国境内建成的102个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优秀作品,入选作品具有典型性、广泛性和先进性等特点,目标是记录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实践历程,引领当代建筑创作实践,向世界讲述中国建筑故事,传递中国建筑声音。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锋作开场发言,代表出版社对与会建筑师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张锋表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历史上与我国几代著名建筑师保持着良好友谊与合作,出版了一系列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图书,启发培育了几代中国建筑师。我社始终高度重视建筑学专业图书出版,并不断探索建筑设计图书出版新形式,计划在主编黄元炤老师和国内广大优秀建筑师的共同支持下,努力将《实录》打造成为我国建筑图书品牌,为优秀建筑师和建筑作品提供出版媒介平台。

  首发仪式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凌云主持。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齐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齐欣,MA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党群,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胡越,清华大学教授、素朴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宋晔皓等知名建筑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实录》宣传视频现场发布后,齐欣、党群、胡越、黄元炤、张锋、沈元勤为《实录》线下首发揭幕。

  首发式后的入选作品解析,由《实录》主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学者黄元炤主持,齐欣、党群、胡越、宋晔皓、梁井宇、李冀、叶依谦、郑方、曹晓昕、景泉、臧峰、张迪、罗宇杰、史洋等14位建筑师解析了他们作品的创作思想、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

  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齐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齐欣在入选作品温江澄园的解析中,重点讲述了项目的渊源与设计过程的思考,特别是中式园林与当代建筑之间的互补关系,层层剖析,深入浅出。

  MA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党群在乐成四合院幼儿园的解析中,强调了空间场所的历史环境,认为这种稳定的自然历史人文环境是一种特殊的、需要建筑师去重点把握的概念。此外,在解析幼儿园空间本身之外,还特别提到英国建筑摄影师的拍摄成果,从大人与小孩子的不同视角揭示了乐成四合院幼儿园更多的内涵。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胡越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馆解析中,着重关注建筑会后利用、建筑环境及人性化问题。会后利用旨在提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适应变化的能力;建筑环境旨在建筑在形体与可持续上与复杂的环境融为一体;人性化问题旨在提供更好的空间体验。

  清华大学教授、素朴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宋晔皓在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解析中,主要就生态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建筑的设计,一是建筑材料陶板的使用和呈现方式,二是以开放园林体系搭建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三是适应海南气候环境的设计策略。

  场域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梁井宇在大南坡村大队部改造解析中,先从慕尼黑皇宫历经数百年的不断改建加建说起,以此提示建筑师如何处理过去环境带来的遗存。在乡建改造中,他也以此为路线,在匹配村民生活尺度的基础上,对村落进行了细部的改造与调整,且要能要被后人理解和改造。

  原地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李冀在杉木觉醒·溧阳杨湾驿站解析中,强调了当地环境与当地材料,使用当地砍断的树干作建筑材料和基本构成元素,以自然的构成置于森林田野之中,形成这些森林中另外一片森林——人工的森林,然后尘埃落定,一切都回归到他出生的地方。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叶依谦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叶依谦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学生宿舍、研究生宿舍、食堂解析中,通过地下空间的利用、宿舍户型的创新、食堂公共空间属性的挖掘等方面,对学生生活空间进行了深度探索。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郑方在冰丝带·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解析中,提出在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保证“最快的冰”的同时,特别强调了速滑馆节能、节材的低碳场馆策略。根据北京冬奥会的内涵,建筑以“可持续,向未来”作为设计重要的出发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大器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曹晓昕在寻梦牡丹亭解析中,强调了其演绎项目的属性,被称作一次盗梦。此外,他还介绍了在设计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思绪和故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筑一院院长景泉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崔愷院士领衔设计)解析中,强调中国山水的呈现,从传统哲学角度阐释中国。他从景观草种的选择、四水归堂的空间、生态节能的建筑性能等方向,呈现了项目的独特之处。

  众建筑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臧峰在前海城解析中,从四个装置出发,深刻思考了城市活力提高的方法,强调日常生活在公共空间里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未觉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张迪在儿童成长中心解析中,主要强调人的感官与空间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作为儿童成长中心,她特别考虑了如何照顾到儿童的感官特性,并力求与之相呼应的建筑功能的复合性,且还要服务于儿童背后的家庭。

  罗宇杰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罗宇杰在浙水村自然书屋解析中,从以山岩为主的场地出发,先描绘了在地的古道图景。建筑师特意选择聚落中的消极空间作为建筑场地,旨在将优质的土地用作其他功能,同时改善消极空间,激发空间活力,创造社会公共效益。

  殊至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史洋在高海拔的家解析中,强调了设计对当地人的传统生活与传统居住习惯的思考,此外,藏族居民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是完成空间图示的关键所在。

  黄元炤表示,尽管这14件作品只是《实录》收录的102件作品的一部分,但“以少表多”,它们如同入选的其他作品,皆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百花齐放的盛景,多样性、丰富性、别致性,也展现了思想自由、包容开放的宽宏视野。《实录》第1辑所表现出,正是当代中国建筑师从建筑创作、建筑实践,对建筑学科、建筑行业在当代性、先进性、行动性上的自信探索。

  下午,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陆新之主持建筑师沙龙,崔海东、胡映东、李宁、张东光、李泳征、黄元炤等建筑师、学者参与研讨,就《实录》系列图书策划、建筑图书出版策划进行研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还以线上视频的形式,给予了《实录》支持和建议。

  未来,《实录》将以两年一辑的速度更新,以集中展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精品,集成中国建筑创作数据库,为我们未来回顾当下建筑发展提供一份珍贵的史料。同时,在《实录》系列的基础上,希望通过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沙龙促进建筑创作学术交流,提升中国建筑创作水准,为我国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8月26日waa未觉建筑创始人张迪参加“智库大讲堂——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沙龙”活动,暨《当代中国建筑实录 第1辑》线下首发仪式。张迪在活动中分享《当代中国建筑实录 第1辑》收录作品“儿童成长中心”的创作故事。

  为反映中国建筑创作百花齐放的盛景,记录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历程,向世界推介我国优秀建筑师和建筑作品,弘扬当代中国建筑先进文化,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策划了《当代中国建筑实录》系列。

  《当代中国建筑实录》(第1辑)正式出版以后,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何镜堂、魏敦山、程泰宁、崔愷、孟建民、梅洪元等6位院士撰写了寄语,表达了对《当代中国建筑实录》系列的殷切期望。

  为做好《当代中国建筑实录》,广泛听取建筑师的意见建议,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将于 2023 年8月26日组织召开“智库大讲堂——当代中国建筑创作沙龙”活动。

  我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去的英国,在谢菲尔德完成了本科。毕业之后第一年我在伦敦一家事务所找到了工作。工作一年之后,我去Bartlett读了master,然后在foster工作了三年。我在foster第二年的时候拿到了注册建筑师的执照。第三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在做的项目是MIT阿布扎比分校(Masdar),从它的master plan到第一期的建筑都是我们小组参与完成的。这个项目完工之后,我就辞职离开foster了。有一次去建外SOHO见一个朋友,看到了带屋顶平台的房型,觉得环境特别好,所以就租下来开始做自己做事了。因为我妈妈也是设计院的,所以刚开始她帮我对接了一些特别小的项目。当时我们只有几个人,半年多以后Jack来中国旅行,当时我就说要不然你跟我一起,然后几个月之后他也离开Foster来北京了,一直到现在。

  2010年左右我们还在建外SOHO,我们有一个室外露台,我有时候把门打开,周五我们会叫所有人过来一起烧烤。后来我们去了苹果社区,租了一个双层独栋,我们把第一层留出来做了一个展厅,还办过几个小展览,之后又搬到了机电院。朝外SOHO是我们第一个最不像建筑事务所的办公场所,可能因为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有点折腾不动,另外项目压力和工作量也都越来越大,所以就settle到了一个正常的办公楼里面,交通方便,也不需要改造。

  算上我和Jack,我们现在差不多有14个人。事务所在这个尺度上我觉得比较好控制。因为我们是一个甲级资质的建筑事务所,所以通常我们的服务周期会比较长,人员也相对稳定。如果人特别多的话,有时候你会为了要养员工而去接项目,我还是希望我们的把控度和参与度可以更高一点。

  张迪Jack是我的同学,也是我在Foster时候的同事,但我们之前并没有在一个project上工作过。他刚刚加入的时候,我们也经过了一段磨合期,到现在已经十二三年了。我们的性格和关注点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在建筑审美上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没有什么大的分歧。从方式方法上讲,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直觉和判断的人,比较坚定于自己想要的方向。Jack相对来讲思维要更发散一些,所以通常我可能会制定一个方向,然后他再来帮我发散。在这种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生争执kk体育,但这也促使我们去不断地完成自我批判。所以最后我们拿出来的成果也是相对比较有说服力的。未觉建筑:想“匿名”的建筑师

  刚开始起名字的时候叫做we architects anonymous,我觉得anonymous是很年轻、很有型的一个词。但是architects是一个职业,不能够拿它来当名字用,所以就改了一个有点像的词汇。anonymous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点,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建筑师是谁这件事儿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作品和表达是什么样的,我们希望通过作品被大家知道,而不是通过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建筑一定是一组人做的事情kk体育,可能每个人在每个点的角色或者位置不同,重要性不同,但它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情,尤其是在现在社会当中。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会说“谁”的作品,我觉得那样对团队的人会有点不公平。

  对于我们的作品本身,我希望它能够让更多人成为体验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建筑强加于人。从本质上讲,建筑的“匿名”体现在它无需与任何人或者名字联系在一起,它应当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存在。

  我们一直在讲“建筑与情绪”(architecture and emotion)的故事,其中“情绪”是在讲跟人的关系。这个“人”不是我们的甲方,也不一定是用户,而是在这个空间当中的每一个个体。我们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能够使人跟他所处的环境和场景产生一种情绪上的互动,可能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等。有时候做建筑有点像拍电影,这些设计的手法可能都是桥段,其实到最后是希望人在场景当中能有一个情绪的反应,不一定是积极的反应,它可以是消极的,但我们希望他们“有反应”,而不是无感。

  在不同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讲故事”。以银川当代美术馆为例,我们讲述的故事是一片罕有人至的土地,在一段时间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关于“地方”的叙事,人们需要去了解自己从何而来,以及建筑本身如何与它所在的景观产生直接的关联。在儿童成长中心项目里,我们讲述的是由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对于平铺直叙的讲述,小孩子可能会很快觉得厌倦,但如果可以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叙事,应该会变得更加有趣。我想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玩耍”是唯完全能够由他们自己主宰的过程。

  不同的项目会受益于不同类型的讲述方法。在一些大型项目的竞赛中,我们被要求充分了解城市,为城市带来它从前没有的东西,以及考虑如何将这些东西和人连接起来。这种类型的项目依赖于一种充满力量的叙事,它们会更容易被人理解。而另外一些项目,也是我觉得更有趣的项目类型,比如社区中心或者学校,它们会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掌控权,也就是将评判的权利交给观众,我们只需要去看他们自己如何使用这个空间。

  2011年我们接到这个项目。当时我们参加了西安曲江的一个的投标,也因此认识了银川当代美术馆的甲方,他邀请我们去看银川这个项目。在十几年前,政府有一段时间对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建设是非常支持的,很多开发商会用艺术作为一个点来开发整体的板块。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就建议说可以尝试做一个艺术的闭环,不光有美术馆,还可以有艺术家村,和一个雕塑公园。他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委托给了我们来做。

  银美在我心里面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我们的第一个“成名作”。我觉得让我很欣慰的一点是银美一直很活跃,它不是一个停滞不前的美术馆,而是在不断蜕变。它一直在做西北的双年展,也和很多国内外的策展人和艺术家合作,可以说是西北地区最专业的当代艺术馆之一。这个项目让我们知道了怎样提供一个专业的、国际级别的艺术馆,这对我们来讲是一段很珍贵的经历。讲得大一点,我觉得它对当地也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周围环境是很美的,对于银川当地人来说,这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艺术的机会。

  老鹰画室是一个艺术培训学校,在设计之前我其实对艺培机构不太有概念。去了现场以后才发现他们是几百个小孩聚在一个大车间里面,坐着小马扎画画,一画就是10个小时。我和Jack都挺震惊的,觉得这样的环境太封闭了。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很想让他们“释放”,想让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感受他们的“青春”。我们希望创造一种人跟人之间的互动,让室内跟室外、公共和私有的界限变得模糊。学生在画画的同时,可以听到别人在打球,或者在吃饭的路上会看到别人在读书。这就是我想表达的那种“浪漫的集体主义”的状态。

  因为杭州的天气比较阴,所以我希望这些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比较光亮的、可以看到天空的环境中画画。我们在画室的位置用了PC板,做了北向窗。由于地块不是正南正北的朝向,所以我们很难做到全年都避开阴影。当时画画老师就说,必须不能有阴影,都则会影响小孩子画画。我们当时还特别做了日照分析,测出来夏天的几个月每天大约有2个小时是一定会有阴影的。但是如果调整成正南正北的话,就会损失掉很多面积,因为空间的角度就不一样了。这个事情我们也讨论了很久,后来还是按照我们的意思往下推进了。建成之后,我去现场的时候是有点忐忑的,因为我怕他们画画的感受不好。我问一个学生说,你们觉得画画的时候有阴影怎么办,他说我挪一下凳子不就好了,能看到天空是最重要的。

  2018年的时候我刚刚生完孩子,我之前其实对小孩不是特别感兴趣,有了孩子之后,可能要带他去一些地方,慢慢开始了解了能带小孩子去的地方,知道了原来他们想要这样子生活、这样玩,对这样的东西感兴趣。Jack一直都是挺有童真的一个人,有一次我和他聊,说你们英国80后小时候都在哪玩。我说我们小时候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大水泥管子,整个人钻进去,堆土,挖洞。他说其实他们也差不多,然后他还给我找了好多照片,挺欢乐的。所以当时我就想到一个点,创造一个由山丘和管道构成的大地形,小孩在上面可以完全自由地玩耍。

  在儿童成长中心的设计中,我们试图将一个缺失的社区,或者说一种被长期遗忘的城市生活重新植入到旧的工厂网络当中。我们将一个能够激发社区运作的元素叠加到空间当中,鼓励儿童通过体验和建筑本身来学习。起伏的山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孩子们可以在他们觉得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探险和自我测试。山丘地形是真正的学习工具,而管道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同时也是将建筑连接起来的方式。我们没有对管道进行任何装饰,它们保留着原始的状态和结构。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管道观察到他们平时发现不到的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座建筑的重点并不在于其外观,而在于体验。它是一个供人使用的工具,而不是我们试图创造某种特定风格的建筑的结果。

  提到“网红”建筑,一方面,我认为网络为人获取建筑创意和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这种感知只局限于我们的视觉或者想象,这其实会扭曲建筑的真实模样。但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网上的内容往往都是由喜欢这些建筑的人发布的,这至少能证明这座建筑能够满足他们的一些感官喜好。这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有时候,人们可能因为一座建筑的受欢迎程度而改变对它的评价。网络成为了人们认识建筑、提升对建筑的兴趣的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渠道。如果人们因为网络而真正提高对建筑的参与度,建筑师和使用者之间因此而产生更多有趣的对话,那么我认为这对未来的建筑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因为儿童成长中心这个项目,我们开始慢慢挖掘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后来也接触到了更多以儿童或者低龄用户为对象的项目类型。比如今年我们在北京首钢六工汇有一个青少年科技馆项目,大概1万平米,需要改造一整栋楼。这个项目从开始设计到开始施工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可能还需要再花费一年,因为它涉及的点实在是太多了。

  这种类型的项目通常有个特点,就是你要想把它做得好,你就得做所有的事情,包括机电工程、精装、家具和灯具,我们需要把这些东西全部糅合在一起。你能在效果图上看到的所有事物,包括一个门把手、一个按钮、一个灯,都是由我们来指导不同的分包或者厂家去完成的,所以在协调上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复杂程度和协调难度上,能和这个科技馆相媲美的,我想只有环球影城了,因为科技的主题其实是非常宽泛的。我们在欧洲或者美国看到的科技博物馆或者展览馆,主要是以大空间做装置为主,但国内现在其实对环境的需求要比国外更高,它可能还更希望更华丽一些,更适合拍照一些,所以我们是要在打造场景的同时还能够展示它的科技含量。我们花了一两周的时间来整理任务书里要求的上百个道具,包括其中很多玩具都是直接从德国或美国采购的,还有很多具有科普性质的装置等等,我们需要去思考和设计如何把它们放在合适的场景当中,同时还要把不同的科技主题融合到4层楼(每层层高达到10米)的空间中去。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次漫长的、全身心的考验。

  从06年到现在,做了大概17年的建筑师,我的感受就是建筑师特别像一个杂家,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达到一个很高的完成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都需要你去协调和调整,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什么都会管。我们有时候做项目,明明景观都不在我们合同内,我们不需要去设计,但我屡屡会说要不然我免费给你把景观也做了,因为我想要的是最后的结果。在设计上我是一个结果导向非常强烈的人,如果确定了这是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我就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这个效果。当然,懂的人都会知道这其中的困难。

  作为建筑师,有时候你并不能决定自己参与的项目类型。十几年前来到中国的时候,我还总是抱着必须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的想法。但后来我发现,有许多最美好的经历,恰恰来源于那些我从一开始并不报以积极态度,但最后获得了成功的项目。它们带给了我很多惊喜。所以我从这么多年的经验中体会到的是,不要过于在意一个项目是不是在各方面都十分完美。有时候你需要放宽心,去想想那些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本身包含着多少乐趣。我认为这对于年轻的建筑师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尝试着各种各样的项目,这也是在中国工作最有趣的地方之一。我们必须对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保持非常开放的心态。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总是会面临种种麻烦,因为它需要我们去面对以前没有涉足过的领域。如果一个建筑师可以做到不去依赖他在过去项目中的经验,那么他就能够为这些新涌现的问题找到有趣的解决方案。展望张迪我们现在在成都做一个大型的艺术学校,正在报建的过程中。另外之前提到的青少年科技馆项目,预计今年九、十月份可以完工。总体来说,任何项目类型我们都蛮感兴趣的,而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得到一个信任你的甲方,然后要有非常强的耐力把项目往前推。我们做了很多周期长达三五年的项目,你要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同样的热情度kk体育,其实不是太容易的。我们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尝试,怎么让项目变得更丰富更好玩,而不是很死板的样子。今年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做一些针对于儿童或者比较低龄的用户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我们的一些相关成果的展示。waa新闻 “儿童成长中心”入选《当代中国建筑实录第1辑》2023.07.25

  waa未觉建筑作品“儿童成长中心”被收录至《当代中国建筑实录 第1辑》。

  《当代中国建筑实录 第1辑》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策划出版,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项目负责人陆新之担纲图书策划,邀请当代建筑研究学者黄元炤担任图书主编,负责项目遴选和编辑。《当代中国建筑实录 第1辑》精选了2019—2021年度建成的12大建筑类型102个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优秀作品。

  本书将于2023年于8月底线下首发。《当代中国建筑实录》未来将以每两年一辑的方式陆续出版,以此反映中国建筑创作百花齐放的盛景,记录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实践历程,向世界推介我国优秀建筑师和建筑作品,弘扬当代中国先进建筑文化。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提名名单于近日公布,“儿童成长中心”入围“城市创新奖”的提名名单。

  “人文城市奖”是由《三联生活周刊》在2020年首次发起主办的建筑/城市评奖。“第二届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

  本届提名团由65位来自城市、建筑、人文领域权威人士组成,以更加开阔多元的视野,针对公共空间奖、建筑贡献奖、社区营造奖、生态友好奖、城市创新奖五个子奖项进行提名,共计提名192个项目。

  waa奖项 2023英国《建筑评论》AR New into Old Awards 年度入围名单公布

  waa未觉建筑作品“儿童成长中心”作为本届唯一的中国项目将与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15个项目共同角逐大奖。

  随着对新建建筑替代方案需求的日益迫切,《建筑评论》杂志在2017年推出AR New into Old awards,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通过对建筑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包括巧妙的增建和大规模的改造,使原本建筑物适应新的用途,焕发新的生机。

  《建筑评论》(The Architecture Review)是一本享有盛誉的国际建筑杂志,创刊于1896年,总部位于英国。致力于探索和推动建筑界的创新和进步,关注建筑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提供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建筑师、学者和评论家的观点和见解,展示了最新的建筑项目、设计趋势和技术创新。杂志还定期举办各种建筑奖项,表彰在建筑设计和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个人和团队。作为一本权威的建筑杂志,通过其丰富的内容和专业的观点,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建筑行业的窗口,也推动了全球建筑界的发展和创新。

  建筑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通过空间设计触发人们的感官体验所创造的难忘的互动体验,使得建筑成为一个以人为主的“场所”,而不只是一种抽象的“空间”。一个好的建筑,是民主的、匿名的,它无关时间和出处,一定是以人的真实体验为先的,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在不断圆满着自己的生命。

  3月30日,张迪和Jack Young受邀参加由RIBA China Chapter 策划的全新活动系列英国建筑师在中国首发活动“英国建筑师在北京”。

  张迪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了waa未觉建筑主要设计理念“情绪建筑 Architecture Emotion”是如何在英国学习建筑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以及这个理念在未觉建筑近年一些完成项目中的实践。

  waa未觉建筑合伙人 Jack Young 受邀参加由挪威驻华大使馆主办的“艺术为人人——包容性设计主题沙龙”活动。包容是挪威设计中重要的议题,可以被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次活动中各位嘉宾将一同探讨新一代艺术社区构建中引入包容性设计新思路的种种可能性。

  欢迎大家在3月31日星期五下午13:00——19:00关注主办方:@挪威驻华大使馆 新浪微博线上直播!

  waa未觉建筑作品位于北京朗园Station的儿童成长中心,近日作为北京地区为家庭打造的高品质亲子特色消费场景的代表登上央视新闻。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提出“回到邻里(Back to The Neighborhood)”的概念,因为我们认为一个功能完备并且可以激发孩子们自主使用大脑,身体以及感官来探索的街区, 是当下都市儿童成长的有机补充。从我们自身的童年对于街区的记忆中,提炼出五个特征游戏:捉迷藏、冒险乐园、角落和小窝、迷宫、梦幻,以构建那个缺失的可以尽情玩耍的空间,使得孩子在自主的游乐中对他们的肢体以及感官逐步了解,掌握以及获得协调统合自己身体的兴趣和激发灵感。

  建筑师圆桌会议活动是RIBA中国分会建筑行业女性数字网络计划(WIADN)的首期活动。为庆祝国际妇女节,会议的全程纪录片于近期发布。本次会议特邀五位杰出建筑师同桌对话,她们是(按姓氏顺序):KPF执行总监程蓉;RIBA会员发展副主席,RIBA董事会成员,Conception Architects 总监瓦莱里亚帕赛蒂;B+H上海公司董事总经理,亚洲执行副总裁徐丽云;扉建筑与扉美术馆创始合伙人米笑;未觉建筑创始人,主持合伙人张迪。圆桌会议上篇:Ask the Architects

  各位嘉宾分享个人职业发展的成长经历,探讨女性在建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导师对于行业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行业性别平等问题。圆桌会议下篇:Panel discussions and Q&A

  waa未觉建筑新作奈尔宝科技馆(Neobio Museum)科技馆近日举行开工仪式。

  奈尔宝科技馆位于首钢园∙六工汇,选址原首钢制粉车间。建成后将是一座总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面向亲自家庭的互动式科技探索馆。

  科技馆面向亲子家庭,将好奇、探索、想象融入空间设计,为观众带来多维感官互动式科学体验:

  好奇:好奇心是人类重要的情感,它孕育了科学。好奇心是我们提出问题的原因,而由人类好奇心驱动的科学就是从这些问题中收集知识。

  探索:通过探索奈尔宝科学馆,孩子们将了解:我们是谁?我们如何使用感官来了解自己。科学如何构建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知识又能如何塑造地球的未来。

  想象:在宇宙中我们是唯一的生命吗?我们希望能够促使孩子们想象我们的科技馆之外可能存在什么,以及想象人类未来将如何探索太阳系之外更远的地方。

  Dezeen Awards是由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及设计杂志Dezeen主办的年度奖项,旨在评选出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室内、设计项目及其设计者。

  2021年的第四届Dezeen Awards共收到了来自五大洲87个国家的4700多份参赛作品,其中建筑大类共有1551个项目。评审团由Massimiliano Fuksas, Cecil Balmond等25位建筑界领军人物组成,评选出了56个项目进入最终入围名单。

  《AD》杂志(Architectural Digest)为国际权威家居生活杂志,自1920年在美国创刊以来已在世界多国出版。中国版《安邸AD》于2011年正式创刊,并于2013年首次推出中国版AD100榜单,每两年选出100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是全中国最具行业深度影响力、国际上最受关注的建筑设计师榜单之一。

  2021年《安邸AD》创刊十周年之际,第五届中国版AD100榜单公布,waa未觉建筑创始人张迪与Jack Young继2017年和2019年后再次入选,并受邀参加于11月10日晚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5号罐举办的《安邸AD》十周年盛典。

  本届AD100盛典的主题为“塑造者The Shapers”,在100位/组获奖者中,有生活方式的打造者、有改变城市天际线的建筑设计师、有中国美学先锋者、也有不可忽视的女性创意力量……这些塑造者们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与设计作品,他们更塑造了时代——将西方设计理念与东方生活方式结合,从内而外地“塑造”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引领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

  waa未觉建筑作品老鹰画室获得WA设计实验奖入围奖。WA中国建筑奖(WAACA)由世界建筑杂志社于2002年设立,明确多元价值,鼓励更具针对性的建筑创作自主创新。2020WA中国建筑奖采取线项有效申报作品中分别评选出WA建筑成就奖、WA设计实验奖、WA社会公平奖、WA技术进步奖、WA城市贡献奖、WA居住贡献奖的优胜奖、佳作奖及入围作品共计61项。

  评选标准  参选项目必须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国建成的项目。本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在理念或实践层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实验性探索的项目。

  评委成员(以姓氏拼音排序)  Natalie Mossin,王路,徐甜甜,张利

  waa 奖项 老鹰画室荣获“2021国际设计传媒奖”铂金奖2021.10.10

  waa未觉建筑作品老鹰画室荣获“2021第十九届国际设计传媒奖”——年度教育文化空间大奖,铂金奖。

  国际设计传媒奖始于2003年,由建筑、室内设计行业一线专业杂志《现代装饰》创办。十九年来,始终坚持“以传媒的眼光为设计颁奖”为宗旨,恪守专业、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倡导本土设计,嘉奖优秀作品,关注时代变化及行业热点、趋势,致力于以媒体的公信力、渗透力推动设计的创造力向设计影响力的转化。

  waa 未觉建筑 创始人张迪受邀参加《城市 空间 设计》杂志·学术论坛/突围:从单位到个体,并在现场发表以”情绪建筑“为主题的演讲。

  从单位到个体,既是个人职业的突围,更是历史叙事的改变。历史参与的个体增多,势必会带来百家的争鸣和激烈的碰撞。要想在对抗中脱颖而出,仅靠“活好”远远不够,理念/观点/立场这些以前看似抽象的东西,如今却变成下一场突围的武器。前山更高,后浪更猛,历史将拭目以待。

  waa未觉建筑创始人张迪受邀参加751国际设计节与践谈联合举办的“以柔克刚——乘风破浪的女性建筑师”专业论坛。

  9月29日,751国际设计节与践谈联合举办了“以柔克刚——乘风破浪的女性建筑师”专业论坛,聚焦女性建筑师,以言语为媒,聆听女性建筑师的建筑态度和建筑思维,感受女性建筑师的精神世界和灵魂畅想。

  waa未觉建筑创始人张迪作为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注册建筑师,受邀参加“设计中国北京”并进行了以 “情绪建筑 Architecture and Emotion” 为主题的讲座。

  设计中国北京以“可持续的‘美’”(Nature, Nurture and Sustainable Beauty)为主题,深度关注自然与可再生资源赋予设计的巨大能量,通过新型设计材料和结构、引领行业趋势变革的绿色设计、助力自然系统再生和修复的使命,共同建设更具生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打造设计领域的“可持续的‘美’”。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你们邀请我。非常开心和大家分享waa事务所。waa未觉设计是由我的合作伙伴于2010年成立。我们已经在北京工作了10年。今天我想谈谈我们的想法,我们如何将情绪嵌入到建筑中。

  这是来自法国时尚设计师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elia)的一张创作图像。她用她的设计师们的手组成了一张自画像。我认为这是关于集体主义以及匿名团队如何真正在建筑公司的幕后工作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想深入了解是什么让文化融合在一起,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kk体育,文化与人类感官的关系超越种族,达成一致。我们想把人放在我们建筑的中心。 我们想让地方变得有意义。 因此,为了让这些地方变得有意义,我们需要在人们对任何建筑物或空间的体验中激发他们的感官。希望这会让一个地方对任何游客都有意义。这有点像剧本。但建筑显然更复杂一点。

  第一个建筑是在银川的大尺度建筑,对一块地貌的讲述。当地计划在银川郊外黄河边开发新项目,一个16000平方米的艺术设施,真正专注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其他文化。它也是候鸟的湿地公园。这是第一个在现场建造的建筑。这个场地靠近黄河和市中心。因此我们想赋予这个建筑一个地方特性。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考虑通过它的环境塑造使建筑贴近当地。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黄河由于河床泥沙流动移动了很长一段距离。这个改道过程使沉积岩向上的作用力被释放出来,这在附近山脉中实际可见。所以我们想把这个建筑看作是地球上的化石。从建筑背后的舱门进入,经过大楼梯到一个下沉的画廊空间,那里有很多大型装置,使这个区域相对更暗。当你往上走,建筑的材料变得更光滑,大中庭使光线更加明亮。最后,人们经过长坡道,从几何立面离开建筑物。我们想在建筑中引入外部。因此,我们采用地理研究的方法,它帮助我们提取了面板的尺寸。我们还决定堆叠面板,让人与自然融合起来。我们使用参数化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建模,但我们使用非常低技术的方法来搭建模型。在此之后,我们给每个面板标记,然后进行人工打磨,使它们和相邻面板适配。博物馆一共有1600个单独的面板。我们将所有独特的轮廓类型浓缩到一个橱柜中,作为我们建造这座建筑的经验的见证,并将其称为我们的情感橱柜(emotional cabinet)。

  下一个项目是老鹰画室(Eagle Studio),一个8万平方米的艺术机构,旨在帮助年轻孩子们通过高考。所以这对他们来说每年都会发生,他们每年在招生。这里的环境原本是人工照明的,学生们在这个空间里呆了很长时间。我们想在他们接受教育和户外活动的同时,尝试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想尝试为他们创造一个集体空间,让他们对共同的艺术兴趣感到团结。我们决定突出流通空间周围的主要节点,它们将成为学生之间日常或即兴会面的重要节点。 整个建筑被垂直分割,地下室是餐厅,一楼有一些便利设施,三楼是办公室。 最上面有四个教室,它们被点亮作为艺术空间。因为这些节点,我们创造了阳台和空间,人们可以在那里交流和看到彼此。这就像一个三维网格,人们将能够在那一天互相交流。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拥有其中一些空间并集体拥有它们。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觉得朝北采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朝北采光是绘画的黄金标准。因此,我们启用了横跨整个屋顶的大天窗,四周都是主入口。宿舍楼围绕在四周。在顶层的是艺术家培训中心,这些大灯为它服务。另外这里是绘画工作室内的图像。教室后有许多休息空间,可以放置作品和休息。我们还做了专门的VIP入口和通道。

  最后是一个北京的项目,叫儿童成长中心。这是由一个专注于儿童发展和成长和运动的医疗中心委托的。我们真正想要尝试和针对的是市中心生活的问题,以及一个功能齐全的社区。这是北京北部的一个区域更新,我们的建筑是一个旧的仓储设施。建筑本身有两个主要功能,两个主要元素,就是土墩上的管道,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在现场建造的管道。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与成人相关的儿童空间的人体工程学。而土丘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测试儿童的运动和平衡,这是我在前面的演讲中谈到的感官之一。它还使客户能够收回几乎在这个庭院下方的 500 平方米, 所以它的价值更是提升了。土丘上覆盖着高效的运输系统,这是令人难以置信且很抗冲击的。我们有五种不同的方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玩耍空间。其中之一是为他们提供隐藏的领先环境。另一种是创造只有儿童才能触及的空间。因此,即使在土丘下、管道和密室中,它们也非常小。我们也有一个幻想元素的地方,但不要太过分,以至于孩子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想创造一个迷宫。所以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最快的路线并不总是最好的。有时,最长的路线更有趣。孩子们可以使用滑梯,使用土丘本身,沿着整个屋顶爬上整栋建筑。我们采用管道堆叠。就像我说的,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身体意识,以及与孩子们养成他们的运动的感觉的联系。我们还在内部空间中嵌入了这些想法。所以我们有一系列的攀爬和滑动空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概念是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风险,以及他们想要如何在操场上成长。

  由waa未觉建筑设计的银川当代美术馆自建成以来斩获多个国内设计奖项,并成功入选《中国建筑设计作品选》。

  2021年获得由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2019-2020建筑设计奖公共建筑一等奖”。

  2019年获得由宁夏规划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二零一八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waa 未觉建筑 作品 WeMarket时尚共享空间荣获 WAF 2021评审团特别推荐作品。

  INSIDE世界室内设计节(INSIDE World Festival of Interiors)是面向室内设计专业人士和建筑师的全球盛事,为期三天。它是全球唯一将奖项、现场评选、会议和交流结合在一起的室内设计节,为设计师提供知识和灵感。

  INSIDE是世界建筑节(WAF)的姊妹节,每年在全球不同城市举办,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庆祝和分享建筑及室内设计界的各项优秀作品,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建筑及设计师提供一个全球的沟通平台。

  世界建筑节公布了WAF 2020获奖名单。由waa 未觉建筑设计的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颐堤港L2层的项目『WeMarket时尚共享空间』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WAF Awards2020年度评审团特别推荐作品。

  时尚零售的共享空间会带来怎样的感受?设计师在人群中如何体现其自身身份标识?waa认为共享的空间需要适应未来设计师群体的不同活动。商业模式的本质是需要将固定的场所转变为可流动的、可解构与重新生成的空间系统。采取建筑式的解决方案,把装饰性的构建降到最低,空间的组合和构成都是通过一种构建-可移动门框来解决的。

  采用推动驱动架构开发组件的技术设计出具有3种机芯的可移动展示架,分别是线性、旋转和平板搁架。设计使用面板作为分隔的要素,营造出3种空间体量:5平米(胶囊空间)/10平米(休闲空间)/20平米(全尺寸空间)。每个设计师可以在2.7m x 1.8m的区域内进行设计品的展示售卖,他们将拥有至少3个可移动的面板、4个底座和1个LED标志。每个设计师都可以打造自己的独特领域,而这些独特领域集合又赋予了空间的共享氛围。面板元素的使用也可以让人们在需要扩大开放空间时能够有多重选择,以便为艺术家装置、时装表演、展览等活动提供灵活多变的空间。

  2020“世界建筑节·中国”(WAF·China)大赛评审团来自20多个国家的42位专家评委参与评审,并由国际建筑设计行业的六位超级大咖组成超级评审团,共有来自大中华区90家单位的203件作品参赛,大赛中主持人也多达12位,中方包括设计师和汇报人在内的213位参选人员和后台20多位工作人员,共同为大众呈现了一场建筑视觉盛宴。

  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简称 WAF)被誉为建筑节的奥斯卡。此次大中华区的比赛将让更多的中国青年建筑设计师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建筑的设计魅力。

  waa 奖项 老鹰画室荣获2020 AIA美国建筑师学会上海北京最佳荣誉奖

  由 waa 未觉建筑 设计的位于杭州市富阳区的项目,老鹰画室荣获2020 AIA上海 北京最佳荣誉奖。

  老鹰画室是一家美术教育机构,约74000 m²的建筑面积可以容纳超过3000名学生。作为老鹰画室最重要的使用者,这群面临艺考的学生将会在这里度过8个月的强化学习生活。 设计以“场所” 出发,意图营造能够让使用人群产生相似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空间, 创建一座与学习,竞争,居住,梦想相关的建筑。

  美国建筑师学会上海北京设计大奖(AIA ShanghaiBeijing Design Awards)致力于表彰中国本土的创新建筑、室内与规划项目,不受规模、预算、风格和类别限制,奖项涵盖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未建成项目4个类别。在中国开展实践的AIA会员及非会员均可报名参赛。

  本届评审团成员均为国内外建筑业界一流的学者、建筑师、评论家及理论家,包括:同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方向资深专家邵勇教授、AIA院士及J.J.Pan事务所创始人Joshua J Pan,Jeannette Kuo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同济大学Jeannette Kuo教授,OMA合伙人Chris Van Duijin、资深建筑媒体人KPF出版主管Clifford Pearson。奖项采取匿名评审,所有参赛项目在提交时需隐去设计公司名称,仅凭设计项目本身作为评审依据,由评委会专家经过严格的评选及激烈的学术讨论,最终选出获胜项目。评审团及评审程序设置使得该奖项具有高度的学术性与专业性。

  本次展览源于2019年3月出版的新书New Chinese Architecture:20 Women Building The Future, 出版物及展览关注的是一个建造着未来的群体——中国的女性建筑师,旨在展示她们真实的生活、多元的成就和志向。她们的设计实践包含了丰富的建筑类型,从小尺度到巨构,从住宅到商业,从都市到乡村建设。

  中国这个曾经的农业经济大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城市化,身处此地的建筑师们也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并试图理解这个大国瞬息万变的本质,尝试回应那些影响着建筑设计和城市实践的社会变化与政策调整。

  这不是一个关于性别认同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建筑的故事。这些都是在中国舞台上做出重大影响的建筑师们,她们只是恰好身为女性。她们大多是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也有一些是更为成熟的建筑师。这些建筑师和她们的贡献,展示出历史的连续性,映射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张迪及其w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银川美术馆,作为字母“Z”的代表,被收录于《从A到Z:创造建筑的女性》中。

  已故普利兹克奖得主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反问:“如果我是一名男性,大家还会叫我‘女王’吗?”扎哈的问题带出了一个世纪以来,在建筑行业里女性建筑师屡屡需要面对的一个话题:自己的性别。

  虽然不少建筑师表示“我在做设计时根本不在意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Cini Boeri),但现实经常还是会走向“无论我的名字如何被标注在作品的旁边,它们最终还是会被认为是文丘里的作品。人们始终不相信我们是一起做出来的设计。”(Denise Scott Brown)

  2019年秋天,英国特纳奖获奖事务所Assemble的创始人Jane Hall完成了一本名为“Breaking Ground: Architecture by Women”的新书,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梳理现当代建筑史,为这些值得关注与记住的建筑师正名。

  waa未觉建筑创始合伙人杨杰克(Jack Young)被正式任命为英国皇家建协(RIBA)中国区委员。

  RIBA是国际上以促进建筑领域发展为主旨的极具权威的资格认证学会。拥有186年的悠久历史和47000名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的学会成员。通过高质量的活动和综合全面的服务,我们的成员将会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不仅是在英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建筑项目的商业机会。

  中国分会的宗旨是: 帮助RIBA履行推动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使命,为RIBA的全球拓展与发展计划提供支持; 强化RIBA的现有网络、促进设计水平提升,让人们更加了解建筑师能为中国社会做出的积极贡献; 增进RIBA全球会员之间的联系,为全球会员提供更多机会、为RIBA中国会员提供支持; 通过一系列知识型研讨会、谈话和展览活动,向中国建筑界分享信息,加强与其的联系与互动。RIBA首席执行官阿兰·瓦兰斯表示:

  -“我们十分高兴能设立RIBA中国分会。作为一个拥有来自115个国家的47,000余位会员的全球性专业会员团体,我们深知打造支持网络、提供知识共享机会的重要性。当今时代,全球联系与协作空前重要,我们期待利用和分享我们在中国网络获取的专业知识,并与该地区的业内专业机构开展密切合作。”

  RIBA在中国设立的国际分会可以为两国在建筑领域进行更加直接的交流提供专业平台。RIBA的会员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经验和获得专业帮助,同时它也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境内完成RIBA教育的机会。(杨杰克)

  waa 奖项 waa 未觉建筑 入围世界室内新闻奖的世界新锐室内设计事务所

  waa 奖项 银川当代美术馆获得提名入围2016世界建筑节评选的年度文化建筑大奖

  waa 奖项 长阳路668号展示中心获得提名入围2016 世界建筑节INSIDE年度展示空间设计大奖

  waa 奖项 创始人张迪获得《Architectural Review》“2016年度新锐女建筑师奖”

  2016年的年度女性建筑师奖和Moira Gemmill新锐建筑奖的候选名单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英国、芬兰、德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西班牙、瑞典kk体育、美国和中国都有涉及。

  在月初archdaily举办了“纪念父母周,15个精彩女建筑师设计项目”张迪被提名于其中,同时提名的还有,扎哈·哈迪德和妹岛和世。

  waa未觉建筑事务所凭借今年8月落成并投入使用的MOCA银川当代美术馆一举获得今年由国际权威建筑杂志《建筑评论》(Architectural Review)组织评选的AR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ure 2015的优秀奖,作为今年唯一入选该奖项的国内项目。R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ure已经举办了17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以及最著名的年轻建筑师奖。这个奖项只接受已建成的建筑申请参选,它的宗旨是“建筑不能仅仅局限在纸上或电脑技术生成,它必须和社会紧密联系,不仅建成的质量要好,而且要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要能在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中给人深刻的印象。”获得过该奖的建筑师有日本的藤本壮介、英国的Thomas Heatherwick、丹麦的Plot(BIG)、以及中国的龙美术馆等.

  waa的新项目银川当代美术馆最近被收录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名为《New Museum In China》的新书中。这本由Claire Jacobson编成的新书整合了最近10年内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博物馆建筑,包含了已建的和建设中的优秀作品。阅读更多请点击: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11年6月13日,waa 未觉建筑获得西安曲江二期创意谷湿地公园及博物馆群的建筑设计竞赛的第一名。这个项目将打造古城西安的第一个具备完整规模的现代艺术馆区。此项目是西安曲江新区的第二期工程,包括当代艺术,雕塑,影视等9座风格各异的现代艺术馆。整个艺术馆区分为3个区域,散落在总长超过3公里的湿地公园。作为西安向世界性文化名城建设中的重要交点,设计灵感来源于“破茧而出”所象征的西安自身在这历史时刻在空间及时间上的蜕变。湿地公园的整体设计体现了“蚕茧抽丝”的过程,博物馆的作为文化的载体,被形象的表现成了蚕茧。

  整体的景观设计采用了生态的手法,大地景观的打造以保留当地特有地貌精髓为主。建筑的设计延续了蚕茧与丝的关系,在建筑形态的表达上效仿了丝纺织的机械工程中的各个重点阶段,用“拧”“拉”“编”等手法处理建筑的表皮。结合具有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用创新的手法处理传统的材料。

扫码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400-023-5634

邮箱:admin@slashedo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