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23-5634
邮箱:admin@slashedo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88号
kk体育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长度目前在我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国在建中的第二条海底隧道。与国内外同类工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规模大,投资高,工期长,总投资32.98亿元,建设工期47个月。它是连接青岛市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南接薛家岛,北连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
青岛胶州湾隧道为城市快速道路隧道,设双向双洞六车道,设计车速80km/h,隧道全长约7.8km,其中跨越海域段约4.05km。主隧道断面为椭圆形断面,开挖断面从120.4㎡~171.1㎡不等,二次衬砌厚度从400mm~700mm不等。地震烈度:按Ⅶ度设防;设计安全等级:A级;防水等级:一级;设计基准期100年。采用进口端与出口端对头掘进的方式,用钻爆法施工。
(1) 胶州湾是山东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海湾,平均水深7m左右,最大水深65m。隧址区地貌为湾口海床及两岸滨海低山丘陵区。隧道轴线m。最深处靠近水域中央,在中部形成宽阔的海底面,为主要通航区,向两侧分别成两个较陡的斜坡,斜坡间发育宽窄不一的缓坡平台,潮间带多为礁石。团岛岸为滨海缓丘地貌,经人工改造,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多在5~10m间,地面建筑物众多。
(2)隧道通过区薛家岛出口端的构造断裂破碎带有f3-1、f3-2、f3-3、f4-1、f4-2、f4-3、f4-4、f4-5、f5、f6共三组10条断裂,为高角度的断层,走向为北东、北西。断层带内多为压碎岩、角砾碎石,是地下水径流的通道。在断层带及两侧影响带内海水直接补给。断层附近因岩体破碎,风化相对严重,部分地段弱风化岩层底面在海底20m以下,已进入隧道内部,岩体自稳能力差,极易产生塌方和大量涌水。
(3) 隧道陆域段主要为花岗岩,海域段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岩质坚硬、脆,属硬质岩石,完整性好,节理较发育。在构造带附近岩体破碎,节理密集,岩石呈碎石、角砾状,部分断裂带内呈角砾或土加石的散状结构。围岩以Ⅱ、Ⅲ级为主,约占55.7%,Ⅳ级围岩约占38.1%,Ⅴ级围岩约占6.2%。
对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的认识,从实质上讲只有二点,一是对勘察程序、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认识,二是对施工阶段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工作的职责、预报项目、内容、目的的认识。
从勘察设计程序上讲,重大工程的勘察设计或已完成的详细勘察资料与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都明确的提出,均应开展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
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是对前期勘察地质工作的检验,是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工作的延续、补充与完善。尽管各勘察阶段资料做的比较细致,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的影响,工程地质资料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准确地预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
施工前的围岩分级主要是根据勘测阶段取得地质参数进行的,由于受地质勘察手段的限制,常常不能获得充分可靠的判定围岩分级的数据,,因此根据详细勘察资料,进行的施工图设计都是属于预设计,其准确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都有待于在施工中的开挖检验,这一点,在胶州湾隧道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设计图中都有明确表述。
由于施工前受某些条件的制约与限制,地质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围岩级别判定的方法,加之我们对施工中的地质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判释方法和手段,以致在隧道的施工中产生大量的变更设计,延误工期提高成本,给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
鉴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有眼睛干得无眼睛的活,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开挖出来的地质状态,才能使我们比较客观、明确、可靠地了解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我们采取最符合地质状态的施工支护措施。这样就对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提前看到没有开挖出来的地质状态,确认和修正围岩级别,并迅速而合理的反映到施工中,反映到支护结构中,同时这也是隧道施工中动态设计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工程地质勘察,实质上是广义的地质超前预报,从勘察手段上讲,有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这六种,最终得出的是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而地质超前预报采用的手段,是有针对性的,可以是这六种,也可以是其中一两种的组合与强化。
广义的地质超前预报,贯穿于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各阶段,并反映在工程设计文件中。狭义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是特指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是施工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在隧道掘进之前,预先了解掌子面前已存在的地质相关信息,对岩体的完整性、软硬程度,节理的发育程度,含水情况等,做出科学正确的判定。其预报的作用、距离、精度、手段、方法、内容有多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系统性、未知性、实用性、客观性,需要不同专业人员的配合。
(1) 地质法:主要根据掌子面及两侧边墙,揭示的地质情况,如岩体结构面产状、破碎程度,岩石的软硬程度,结合详勘资料与图件,预报掌子面前方存在的断层,不同岩性间的接触面,岩体的稳定情况及失稳破坏形式。属直接法预报法。
(2) 超前导洞法:通过先行的服务隧道来预报左、右线隧道kk体育。属直接预报法。
(3) 超前水平钻(探)孔法:通过钻(探)孔钻进速度和对采取的钻孔岩芯的观察与试验获得掌子面前方岩体的强度、岩性、完整程度及含水情况等方面的直接资料,是各种预报方法中最直接有效定量的预报方法。
(4) 波反射法:主要利用声波、超声波、电磁波、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与反射,通过信号采集系统接受反射信号,采用专门软件进行分析,判释掌子面前方反射界面(结构面,接触面)距隧道掌子面的距离,来进行预报。属间接预报法,有多解性。
需要强调的是,各种预报方法虽然各有长处与短处,只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应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采用超前水平钻(探)孔,会影响到施工掘进速度,增加一定的费用,延误一些时间。但是增加的费用、延误的时间与处理突水事件所增加的费用与延误的时间相比,是十分有限的,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根据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报告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结合陆域段的开挖情况在海域段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海域段过断层破碎带掘进前,通过强审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到位、长距离与短距离精确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应完成、施工用钻孔注浆堵水设备、材料应到位。注浆记录应采用三参数记录仪完成;
(2) 施工地质工作应作为一道施工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随有关工序一并报验;
(3) 地质超前预报应连续进行,需提前3~7天上报下一阶段地质超前预报方案(包括起止里程、采用何种方法、工作内容、要达到的目的、所占用的时间、对进度的影响、是否会产生突发事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
(4) 明确划分施工单位、第三方预报单位在地质工作中的职责,并全面履行各自合同的内容与投标承诺,严格按已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方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地质工作内容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其结果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5) 业主以书面形式明确施工单位,施做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内容与费用,制定刚性规定进行约束;明确参建各方对隧道施工与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的协调配合要求;
(6) 参建各方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采用的各种设备的数量、型号应与投标承诺相一致,设备应完好,配、备件齐全的到场,操作人员应熟练。
(1) 为确保地质工作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符合照明、通风、安全要求的工作场地与地质工序的工作时间;
(2) 在服务隧道的一侧,连续进行TSP预报。在服务隧道全段布置超前水平探孔,探孔长度与TSP预报的长度基本一致, 结合胶州湾隧道详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建立连续的TSP曲线、岩性、强度、完整性、含水性、围岩级别之间的对比关系;
(3) 水平取芯钻孔,取芯应按RQD标准钻取岩芯、定名、做点荷载强度试验,岩石波速试验、孔内摄影,以定量指标划分围岩级别,对原围岩级别进行修正,同时进行开挖后的围岩地质编录与影像工作;
(4) 在左线隧道的左侧,右线隧道的右侧,连续进行TSP预报,利用服务隧道建立的对比关系资料,在较准确定量预报的基础上,划分需进一步查明的重点范围,布置超前水平取芯钻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预报;
(1) 明确对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内容按排、判释结果的选取,制定刚性规定进行约束;
(2) 在正常掘进时,连续进行超前探孔探水,探孔长38m(搭接8m),防止突水发生。遇超前探孔出水,立即加密探孔并进行堵水注浆;
(3) 根据地质超前预报的结果,结合现场开挖情况,对地质超前预报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及时上报,以便指导今后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4) 对预报结果验证的内容应包括:断层破碎带与断层破碎带两侧岩体破碎带和破裂带的准确里程、产状、岩性、围岩等级、充填物、透水性等;
(5) 地质素描编录图应与地质照片相配套,需注明里程、节理裂隙的产状要素及地层、岩性描述。地质素描编录图、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地质素描编录一律“写实”,不做任何换算。地质素描编录图式、图例、比例、用语应统一,须当天完成整理绘制;
(6) 地质素描编录需在掌子面出渣完毕,清邦找顶完成后进行,同时还需对掌子面进行摄影(布照明灯二组,每组3×1000W,用带广角的相机,高清模式下拍摄),拍正面、左侧、拱部、右侧各一张,开挖台车到位后,量测节理、产状要素,取岩石样定名,进行整理、编录、存档;
(7) 需对不同围岩分级段内的岩石取代表性岩样2~3组留样并做镜下岩石定名、岩石抗压试验、编录成册并及时整理标本;
(8) 地质素描编录与地质照片应在下列里程(点)进行:①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分界里程。②施工图中的支护类型分界里程。③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判定的围岩等级分界里程(点)。④开挖中遇到的围岩、岩性突变点。⑤Ⅱ~Ⅲ级围岩每20m做一个(3~5个开挖循环);Ⅳ~Ⅴ级围岩10m做一个(3~5个开挖循环)。
施工一定长度后,地质素描编录图,应分段完善、总结,并作出相应的左线、右线、服务洞的展示图与隧道纵断面图。
(1) 开挖到施工图上围岩等级(围岩等级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及支护类型的分界里程,需经地质判别后(超前地质预报、地质照片、地质素描及地质描述),方可按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及支护类型进行开挖与支护;
(3) 当施工图中的围岩等级与围岩分界里程和实际开挖围岩等级不相吻合时(围岩等级由好变坏或由坏变好),施工单位应以书面形式向驻地监理提出变更申请,提出时需附里程、超前预报、地质照片、地质素描编录等资料,由驻地监理召集相关人员参加,共同商讨后判定暂定变更长度(起始与终止里程),以变更会议纪要的方式下发施工单位执行;
(4) 若暂定变更长度开挖完成后,实际开挖围岩仍然与施工图不吻合,应继续按(3)条重新办理。
(1) 围绕建设人文隧道、科技隧道、环保的目标,业主国信集团以严谨、科学、务实的理念,进行精心的施工筹备组织,施工中驻地监理坚持科技为本,提供一流服务,建设一流工程,争创一流企业,诚信至上,安全第一,质量至优,用户至尊,服务至善的理念,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2) 针对本隧道存在的断层构造发育、岩体种类繁多、岩性界面形态复杂的特点,结合本隧道水下施工的特点,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一道施工工序纳入设计,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即超前地质预报采用以地质分析为主,长距离宏观预报与短距离精确预报相结合、超前探孔与物探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互补充验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超前预报方案;
(3) 海底隧道的最大风险来自隧道顶部的海水,要将“水”的治理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遵循“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始终坚持先探后挖的施工原则,做到先探水、堵水,再开挖。根椐探明的地质围岩条件、渗漏水量的大小,合理选择注浆堵水方案(如全断面注浆、周边帷幕注浆、局部断面超前注浆、周边短孔超前注浆)。使隧道注浆堵水后的出水量满足,主隧道不大于0.4m3/d·m,服务隧道不大于0.2m3/d·m的设计要求。
在青岛胶州湾隧道施工期地质工作中,统一了对隧道的核心是地质的认识,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根据隧道的核心是地质这一特点,发挥施工期地质工作的先导作用,采用长与短,虚与实,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7种地质超前预报手段优化组合为3种(TSP+探孔+影像与地质素描编录),在陆域段摸索磨合海域段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有效的减少了地质预报工序占用施工作业的时间和协调难度,以利施工单位与预报单位的及时施作,同时又使隧道的动态设计(及时变更)得到有效落实,有效的防止隧道施工中突涌水的发生。
特别值的一提的是在地质超前探孔工作中,首次采用三臂凿岩台车的专用钻杆与钻头,施做38m长的超前探孔,在海域段连续使用,有效的防止和消除了由于突涌海水带来的施工风险与地质灾害,为海底隧道的快速掘进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手段,为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海域断层破碎带及含水构造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获得了良好的安全及整体效益。
[1]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胶州湾隧道施工技术规范[Z]. 2007年8月。
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超前预报措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查明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特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预防隧道施工中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投资等。
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类别,软弱围岩及不同类别围岩的界面,判断前方围岩的稳定性,与设计文件进行比较,随时为修改设计、调整支护类型参数、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可靠的数据。
1.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包括围岩类别预报、水文地质预报、不良地质体预报、隧道附近地质异常体预报以及5有害气体预报。
准确预报开挖前方的地质条件是隧洞建设者们的迫切要求。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理论研究,加强探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先进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同时建立不良地质界面的特征识别模式和不良地质体的判定指标,以及岩体类别划分的定量化指标,充分利用常规地质预报和不同物探设备各自的特点,相互配合验证,实施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等方面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非常重要。
隧洞施工超前预报已引起国内外隧洞工程界的重视,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国内外隧洞工程的重大地质灾害仍时有发生。。1水平超前钻孔,2超前导坑,.3地质素描,4. 工程物探法 ,5红外探测,6电磁波法。
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工作面前方或开挖轮廓外侧的特大岩溶溶腔突然压溃腔壁,造成突水突泥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发生突然,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
大部分发生塌方的隧道,是由于在勘测设计阶段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情况认识不足,而在施工过程中又没及时地进行变更设计,致使采用的支护措施偏弱,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塌方。
很多隧道在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采取工程措施,有的隧道是擅自改变工法,有的是施工工序质量不合格,有的是偷工减料,有的是施工方法不当。例如某隧道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施工时改为CRD法,但横向支撑施工不及时,数量偏少,造成坍塌;有的隧道是由于拆换侵限的初期支护拱架时发生塌方;有些隧道是由于上台阶施工太长,没有及时进行封闭,衬砌滞后,造成坍塌。
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制度措施。制定各种完善的安全控制措施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施工作业规程是安全施工的基础和有效保证。施工中能自觉地遵守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施工作业规程,这是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隧道软弱围岩施工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施工组织围绕这一原则开展。隧道开挖后先使用机械找顶排险,后进行人工找顶排险。找顶完成前由专职安全员跟踪观察,发现落石或由于暴露的岩面不稳定引起的坍塌,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人员机具应立即撤离现场。找顶工作结束后,为防止风化作用,尽快使开挖面稳定,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初喷混凝土一般为5cm左右,随后打设锚杆、铺设钢筋网,再按照设计喷射混凝土形成联合支护整体,抑制围岩变形,达到围岩快速稳定。施工中狠抓工序质量,尤其是开挖支护工序质量,做到一次成优,确保施工安全。。 软岩地段做好洞内疏排水,防止积水浸泡拱脚、墙脚,造成支护失稳安全隐患。 针对不同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施工中推广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根据预测的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狠抓炮眼、装药及连线的质量,特别是周边眼和掏槽眼。根据爆破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强大的超前支护。TSP203地质超前探测技术。监控量测。隧道开挖方法。为了保持洞口的稳定,要尽早进洞,上导预留核心土环行开挖法,拱部设似2小导管超前支护,喷锚网、I 20型钢钢架支护,及时施作仰拱及仰拱填充,使支护体系闭合成环。软岩地段施工应充分考虑到围岩的特点和新奥法的理论基础,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选取“宁强勿弱”的理念,合理的支护体系,使支护强度一次到位,避免后期变形,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施工应急预案。。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时,工班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该地段设计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依据应急方案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对各类事故,均应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今后防范措施不放过。
[1] 李坚. TSP法在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超前预报工作中的应用前景.铁道勘察,2005.12(6)45-48.
[2] 杨林果,杨立伟.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探测技术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8(4):627-630,645 .
[3] 刘祖德,伍颖.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比较.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11(11):51-52 .
[5] 宋先海,顾汉明,肖柏勋.我国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述评.地球物理学进.
工程材料设备报验制是工程质量监理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建设监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和书面化,因而是监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对监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监理工作要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监理工作水平,适应市场需求,落实到具体的工程管理上,就是要做到程序化、制度化、书面化。实行报验制度是对监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也是反映监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书面化的必然。所谓报验制度,就是指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申报的或相关的质量文件、资料进行报验审批,对申报的进场材料、设备、工序、工程部位的质量进行报验检查的一种审核制度。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监理是在业主的授权下,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开展工作的。监理的各项工作、制度执行的好坏,不仅与业主的支持和监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有关,还与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的了解与配合分不开。因此,项目监理机构进入现场以后,应立即召开第一次现场工地会议,总监理工程师要将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工作程序、各项工作制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向与会各方进行交底,尤其要向施工单位明确报验制度的性质、报验方式、方法及报验内容,说明哪些资料、手续,哪些材料、设备,哪些工程部位及关键工序需要向监理人员申请报验,如何配合监理开展好报验工作,这是落实报验制度的前提条件。
监理工作在我国实行了20年,但有些参建单位对监理工作的认识还比较原始肤浅,甚至单纯认为监理就是只盯住现场,只要钢筋、水泥质量合格、主体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并不注重对开工、竣工、施工组织设计、工序交接等方面的审查、核验。然而,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建筑的使用功能。所以,对于报验的各项手续、环节、部位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1 施工组织设计报验审查。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能了解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及材料、设备准备情况,是否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并针对工程特点采取监理措施,以便进一步搞好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并附施工组织设计上报监理审查。监理工程师着重审核以下方面:①施工单位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②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是否有利于保证质量;③专职管理人员和特殊作业工种是否有资格证、上岗证;④主要施工组织技术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现场条件及工艺要求,施工顺序是否合理,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到位等。
2.2 工程基准点、标高、测量放线的报验。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施工测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综合质量,并且制约着施工过程中相关工序的质量,它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单位完成工程基准点、标高、基准线的测量放线工作后,要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附测量放线记录,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测量放线报验表及记录从以下方面进行复审:
2.2.2 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准点的测量成果。
2.2.3 开工报告报验。把好开工报验审核关,能有效地促进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的完善,为顺利地开工并开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施工单位经过一定的准备,认为具备开工条件,要向监理人员报送工程开工报审表及开工的相关资料。总监理工程师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按照开工报审表的内容分工检查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情况,主要审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施工许可证是否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②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过总监理工程师的批准;③施工单位现场管
理人员是否到位,机具、施工人员是否进场,主要工程材料是否已落实;④进场道路及水电、通讯设施是否满足开工要求。
2.2.4.1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报验。施工单位要把已经进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说明的位置摆放,并填写材料报审表,附材料合格证或有关质量证明文件、自检记录等,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报审表检查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外观质量、规格、数量等是否满足要求。对于使用在工程结构部位的材料,如:钢筋kk体育、水泥等还要检查材料是否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及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质量证明文件有怀疑时,应补做检验或试验。某些需要检测部门复试检验的材料,监理工程师还要实行见证取样、送样,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用于工程中。
2.2.4.2 进场机械、设备的报验。施工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填写机械、设备报验申请表,提请监理人员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依照报验申请表对进场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型号进行检查,并着重检查其各项技术指标及安全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2.4.3 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报验。一个工程的实体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各道工序组成,所以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就是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报验点进行预控。控制点的选择对象涉及面很广,它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也可能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其设置对象可以是: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管道工程的管沟回填等;②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例如:管道工程补口补伤、地下防水层施工;③对后续工程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例如: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④施工条件困难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和环节,例如:复杂曲线模板的放样等。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制订施工计划时,就要选定质量控制点,并将该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确认。在已获确认的控制点到来之前,施工单位要填写该控制点的报验申请表,附相关的自检记录、资料等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并提前约定时间到现场见证或对施工实施监督。对质量控制点的报验使监理工程师能够在众多的工序、环节检查中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质量控制。
2.2.4.4 隐蔽工程的报验。当某些将被后续的工序施工所隐蔽或覆盖的分部、分项工程,在隐蔽或覆盖前,施工单位要填写该部位的工程报验申请表并附自检记录、评定资料及隐蔽记录等向监理工程师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报验申请表及各种记录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检查。主要检查需隐蔽的部位是否按图施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对其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只有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其符合要求后,才允许予以覆盖。坚持隐蔽工程的报验检查,是防止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
2.2.4.5 工序交接报验。当某一工序或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填写分项(分部)工程报验申请表并附自检、评定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提请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对照施工单位的报验表进行实物检查、复验。主要检查该部位的位置、尺寸、施工工艺、方法及质量是否与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规范相符,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确认。要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这样每道工序都进行交接检查kk体育,环环相扣,整个过程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2.2.4.6 工程竣工验收报验。工程项目在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完成后,应进行预验收kk体育。由施工单位向监理方报送工程竣工报验单及工程竣工资料。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报验单、竣工资料进行审核,并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主要检查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对于工程实体质量,主要检查各分部工程的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是否达到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②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否准确、完整;③各重要部位如主体等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否完整属实;④设计变更及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或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各方签字手续是否完备。预验收是监理方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好竣工报
验审查最后一关,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从而为正式竣工验收做好准备。
3.1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质量合格证明书,必要时附化验报告,质量证明书必须是原件或盖有销售单位红印章的复印件),自检记录。
3.4 管道防腐保温(防腐保温材料合格证,防腐保温管道出厂合格证。如无合格证,自己进行防腐施工的要有自检记录)。
3.5 焊缝外观及无损探伤——见证点“w”(自检记录、探伤记录(射线探伤前必须先进行报验申请))。
3.8 管道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及吹扫、通球——见证点“w”(试验吹扫方案、措施)。
3.10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预制、壁板预制、固定顶顶板预制、浮顶和内浮顶预制以及预制前、后(附:排版图,检查方法,构件清单(名称、编号、材质、规格及数量),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书,构件质量合格证明书,构件预制检查记录)。
3.11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壁板、固定顶顶板、浮顶和内浮顶及储罐附件等组装前复检(复检记录)。
3.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壁板、固定顶顶板、浮顶和内浮顶及储罐附件等组对、安装、焊接、检验(无损检测)(自检记录)。
3.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充水试验——停止点“h”(试验记录,内容包括:罐底严密性,罐壁强度及严密性,固定顶的强度、稳定性及严密性,浮顶及内浮顶的升降试验及严密性,中央排水管的严密性,基础的沉降观测)。
3.15 土建、电气等分项工程(设备、原材料、自检记录等按照相关专业要求进行)。
3.16 动火报告、动土报告、用电申请、高空作业、进入设备及容器作业(手续齐全并报监理机构察看)。
3.17 联产、试运(含系统预热)、投产——见证点“w”(联产措施、试运方案、投产保证措施等)。
工程报验制的严格执行,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方面,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持续整个施工全过程,工程建设各方要引起高度重视。监理要根据工程特点、技术要求、施工难易程度和隐蔽工程确定报验点,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报验点完工后,施工单位必须自检,填写一式两份的报验资料(包括报验单、自检记录或隐蔽记录)后通知监理。监理到达现场时必须有施工单位指定的现场负责人(技术员、质量员或项目经理)配合监理检查,签署监理意见,合格的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于施工单位无人配合监理检查的,监理人员可拒绝到现场。检查不合格的,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或返工,整改或返工完毕后按上述程序重新向监理报验,直至合格。对于未向监理报验或报验检查不合格,擅自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监理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工整改或返工,完毕后重新报验。监理对擅自隐蔽的工程部位或工序进行解剖,施工单位应给予配合,工程质量的检查结果无论是否合格,施工单位承担全部解剖费用,并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大独山隧道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沪昆高铁贵州段9标关岭至普安区间,为双线m,隧道设计纵坡为人字坡,隧道进口端接关岭站,进口里程DK852+772,出口里程DK864+654,全长11882m。全隧设置2座横洞,1座平行导坑,其中贯通平导长11842m, 1#横洞长1120m,2#横洞长1405m。隧址区位于喀斯特地形,地下水丰富,最大用水量40000m3/d,溶洞数量多,大小溶洞上百个,且分布广。在隧道施工前,根据隧道地质资料,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必要手段。
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洞内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洞身地质素描、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地表相关性分析、地质作图等;
包括弹性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雷达)、红外探测及高分辨直流电法等;
由于大独山隧道地处喀斯特地形区,隧道本身设置有贯通平导,结合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各种方法的特点,确定了以物探法(超前地质雷达)为先导,超前钻探法(80m超前水平钻)为验证,地质调查法(掌子面地质素描、洞身地质素描)为辅助的地质超前预报法。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备配置,确立了超前地质雷达由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沪昆客专指挥部成立地质雷达预报部,超前钻探即超前水平钻和地质调查法由各施工点实施的原则。
指挥部超前地质雷达预报部及时对隧道掌子面进行地质雷达预报,并出具预报报告,其中包含地质情况分析及施工建议,具体见下图(超前地质雷达报告):
报告指出掌子面前方围岩及地下水情况,并提出短进尺、弱爆破、勤支护等的施工建议,并提出施作超前钻孔作进一步的验证。
每个施工点配备专业水平钻机,进行超前水平钻孔作业。钻孔过程中,由地质工程师全过程跟踪,对每个孔位进行钻进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根据钻孔的钻进速度、出渣渣样、涌水量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围岩等情况,在与地质超前雷达预报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每循环开挖出碴后,专业地质工程师对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分析地质围岩情况,与超前地质雷达预报及超前钻孔预报资料联合分析,得出掌子面前方地质围岩较准确可靠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指导隧道施工。
在大独山隧道施工中,由于采取了系列的超前地质预报,准确地在大独山二号横洞H2D1K0+540处预报出了容量达10多万方的干溶洞,在大独山隧道出口D1K864+621处横向贯通溶洞,溶洞平均宽1.8m。有效地保证了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为单位创造了无形的巨额利润。
论文摘要:公路隧道动态设计是在预设计的基础上,对衬砌结构进行合理的修改,以使其适应更为具体的围岩条件,在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公路隧道动态设计的特点及设计方法。
新奥法作为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目前在公路隧道工程设计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在依据新奥法原理建设的现代隧道中,按照设计规范规定,依据施工之前的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等资料,采取工程类比方法进行设计。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断层、破碎带、瓦斯、严重风化层等特殊地质,而仅仅依据施工前的地质勘探成果,是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来的,所以面对施工反馈的实际地质情况,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是在预设计的基础上,对衬砌结构进行合理的修改,以使其适应更为具体的围岩条件。动态设计的依据是施工过程中反馈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数据、掌子面的地质描述和实际存在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与反分析所获得的这些信息,与预设计时的地质资料对比,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对隧道施工方法(包括特殊的、辅助的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施工安全、围岩稳定、施工质量和支护结构的经济性,然后依据现行相关规范与项目规定的要求,经过原设计部门作出修改设计,报经隧道动态设计决策机构审定,由施工单位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监理、监控量测、地质预报等部门,依据修改设计方案,进行监理、监测,再次获得信息,反馈到设计、施工单位,如此反复循环,直至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为止。
目前超前地质预报分为长距离和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两类,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的预测范围一般为100~3001TI,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范围一般可达掌子面前方l5~30m.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TSP、超前钻探法、断层参数预测法等。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掌子面地质素描法、地质雷达法等。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判定并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其最大探测距离为掌子面前方300~500In,设备限定的有效预报距离为掌子面前方1001TI,最高分辨率为大于等于1in地质体。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地质探测领域最为先进的科技成果,它具有适用范围广、预报距离长、对隧道施工干扰小、提交资料及时的特点。
超前钻探法即通过在掌子面布置若干地质钻孔并取芯kk体育,根据地质钻孑L施工要求,记录钻孔施工各种信息并在室内完成相关力学试验,获得地层岩性、节理裂隙、岩石各项力学参数、溶洞空间分布、溶洞填充物、构造带发育特征等各项地质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地质钻孔观察预测掌子面前方可能涌水情况,以此判断前方围岩级别及各种地质病害类型、具体部位及规模。根据一次探测距离的长短可分为深孔探测和浅孔探测。
断层参数预测法是一种利用断层影响带内的特殊节理(1)节理)和其集中带有规律分布的特点和经过大量断层影响带系统编录得出的经验公式(LiuZhigang公式)超前预报隧洞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的新技术。由于隧道中大多数不良地质(如溶洞、暗河、岩溶陷落柱、淤泥带等)与断层破碎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预报了断层破碎带,依据地质学原理,就可推断其他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规模。
掌子面地质素描法又称编录预测法。主要通过对掌子面已揭露地质体(岩层、不良地质体等)进行观测与编录,对掌子面出露地质体向掌子面前方延伸情况进行有依据的推断。
地质雷达法是采用甚高频—超高频电磁波检测地下介质的地质特征、不同岩性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波技术。地质雷达能发现隧道施工开挖面前方20~30m地层的变化。由于电磁波对水敏感,所以,对于断裂带特别是含水带、破碎带地层,地质雷达是很好的预报手段。但由于目前其探测的距离较短,对于长大隧道的预报只能多次分段进行预报。
由于岩体的生成条件和地质作用的复杂性,在隧道施工中,开挖方法、支护方法、支护结构刚度等对围岩稳定性都有影响,所以寻求能正确反映岩体状态的物理力学模型非常困难。因此现场监控量测是验证设计、施工是否正确的关键步骤,是监视围岩是否安全、稳定的最直接手段。
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地质地形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和其他有关条件制定。计划内容应包括: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定、测点布置、数据处理及量测人员组织等。
b)经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提供动态设计的基础数据,指导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旨在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动态的信息,据以判定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以及预设计所定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的合理性。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和抽检项目。必测项目包括: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选测项目包括: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抽检项目包括:锚杆拉拔力检测。
隧道工程反分析方法是根据工程现场量测数据(如应力、位移和应变等)来反演初始地应力和岩体性态参数的方法,即利用现场量测到的信息,或者说测量到的来自工程施工引起的结构与介质的扰动量,包括位移、应变、二次应力或地层压力,依据给定的材料模型,来反演工程介质材料的性状参数和初始荷载。
根据设计施工中的不同阶段,反演分析方法可分为施工前反分析法和施工中反分析法。施工前反分析法分为:a)位移反分析法,是由监测位移反演局部区域应力分布的方法,此方法目前应用较多;b)应力回归分析方法,是在预设计时由现场有限个点的地应力实测值,通过应力函数或数值计算方法回归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应力分布的方法。
施工中反分析法分为:a)增量位移法,是将模拟开挖的有限元模型与优化反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某一开挖步前后监测所得增量位移,对某隧道开挖土体参数进行反演,并根据反演结果预测后续施工对土体及支护的影响.b)根据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破坏信息进行的反分析法。
动态反馈设计是根据开挖面揭示的地质条件、监控测量获得的数据以及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案及时进行修改的设计模式。旨在使隧道支护结构的形式能随时适应实际的围岩地质条件,从而使工程建设既能经济合理,又能确保安全。下列情况需进行动态反馈设计:
a)隧道穿越地层的实际围岩级别与原有地质资料对围岩级别的判断相差较大时,应按修正后的围岩级别重新确定合理的支护结构类型、尺寸和开挖施工方法。
b)监测数据增长速度异常,或总位移量接近临界值时,应采取措施加强支护结构,同时优化施工方案。反之则可减弱支护结构,以节约投资。
c)反馈设计中如有必要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时,宜通过反分析方法确定围岩地层的初始应力,以及本构模型及其特性参数的估计值。
d)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作用,可能遭遇险情时应预先提出设计对策预案。
动态反馈设计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施工工序的变更、预留变形量的修正、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等4个方面。
由于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断面形式不同,围岩——支护体系的应力状态也不一样,当某种方法不能满足该围岩稳定性要求时,应及时变更施工方法及选择对隧道稳定有利的断面形式或辅助施工措施。
当施工信息反映出不稳定征兆时,应检查是否由于工序不当所造成。改变施工工序,如暂停开挖、及时喷锚、二次喷混凝土紧跟或提前施作仰拱等,都可能促使围岩支护体系趋向稳定。
施工前预设计的预留变形量,是采用工程类比或理论计算确定的,因此,预留变形量不可能和实际变形完全一致。当预留变形量与现场量测结果不符时,应及时修正未开挖地段的预留变形量,以满足设计净空和二次衬砌的厚度要求,或减少开挖量及二次衬砌的回填量,以节省投资。
同预留变形量一样,施工前预设计的设计参数,也是采用工程类比或理论计算确定的,也不可能和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信息,对未开挖地段或已开挖地段设计参数进行修改或确认,使之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并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浪费。
论文摘要:公路隧道动态设计是在预设计的基础上,对衬砌结构进行合理的修改,以使其适应更为具体的围岩条件,在隧道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公路隧道动态设计的特点及设计方法。
新奥法作为隧道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目前在公路隧道工程设计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在依据新奥法原理建设的现代隧道中,按照设计规范规定,依据施工之前的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等资料,采取工程类比方法进行设计。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断层、破碎带、瓦斯、严重风化层等特殊地质,而仅仅依据施工前的地质勘探成果,是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出来的,所以面对施工反馈的实际地质情况,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是在预设计的基础上,对衬砌结构进行合理的修改,以使其适应更为具体的围岩条件。动态设计的依据是施工过程中反馈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质超前预报、监控量测数据、掌子面的地质描述和实际存在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与反分析所获得的这些信息,与预设计时的地质资料对比,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对隧道施工方法(包括特殊的、辅助的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以保证施工安全、围岩稳定、施工质量和支护结构的经济性,然后依据现行相关规范与项目规定的要求,经过原设计部门作出修改设计,报经隧道动态设计决策机构审定,由施工单位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监理、监控量测、地质预报等部门,依据修改设计方案,进行监理、监测,再次获得信息,反馈到设计、施工单位,如此反复循环,直至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为止。
目前超前地质预报分为长距离和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两类,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的预测范围一般为100~3001ti,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范围一般可达掌子面前方l5~30m.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tsp、超前钻探法、断层参数预测法等。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掌子面地质素描法、地质雷达法等。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判定并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其最大探测距离为掌子面前方300~500in,设备限定的有效预报距离为掌子面前方1001ti,最高分辨率为大于等于1in地质体。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地质探测领域最为先进的科技成果,它具有适用范围广、预报距离长、对隧道施工干扰小、提交资料及时的特点。
超前钻探法即通过在掌子面布置若干地质钻孔并取芯,根据地质钻孑l施工要求,记录钻孔施工各种信息并在室内完成相关力学试验,获得地层岩性、节理裂隙、岩石各项力学参数、溶洞空间分布、溶洞填充物、构造带发育特征等各项地质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地质钻孔观察预测掌子面前方可能涌水情况,以此判断前方围岩级别及各种地质病害类型、具体部位及规模。根据一次探测距离的长短可分为深孔探测和浅孔探测。
断层参数预测法是一种利用断层影响带内的特殊节理(1)节理)和其集中带有规律分布的特点和经过大量断层影响带系统编录得出的经验公式(liuzhigang公式)超前预报隧洞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的新技术。由于隧道中大多数不良地质(如溶洞、暗河、岩溶陷落柱、淤泥带等)与断层破碎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预报了断层破碎带,依据地质学原理,就可推断其他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规模。
掌子面地质素描法又称编录预测法。主要通过对掌子面已揭露地质体(岩层、不良地质体等)进行观测与编录,对掌子面出露地质体向掌子面前方延伸情况进行有依据的推断。
地质雷达法是采用甚高频—超高频电磁波检测地下介质的地质特征、不同岩性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波技术。地质雷达能发现隧道施工开挖面前方20~30m地层的变化。由于电磁波对水敏感,所以,对于断裂带特别是含水带、破碎带地层,地质雷达是很好的预报手段。但由于目前其探测的距离较短,对于长大隧道的预报只能多次分段进行预报。
由于岩体的生成条件和地质作用的复杂性,在隧道施工中,开挖方法、支护方法、支护结构刚度等对围岩稳定性都有影响,所以寻求能正确反映岩体状态的物理力学模型非常困难。因此现场监控量测是验证设计、施工是否正确的关键步骤,是监视围岩是否安全、稳定的最直接手段。
现场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地质地形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和其他有关条件制定。计划内容应包括: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定、测点布置、数据处理及量测人员组织等。
b)经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提供动态设计的基础数据,指导施工,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旨在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动态的信息,据以判定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以及预设计所定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的合理性。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和抽检项目。必测项目包括: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选测项目包括: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抽检项目包括:锚杆拉拔力检测。
隧道工程反分析方法是根据工程现场量测数据(如应力、位移和应变等)来反演初始地应力和岩体性态参数的方法,即利用现场量测到的信息,或者说测量到的来自工程施工引起的结构与介质的扰动量,包括位移、应变、二次应力或地层压力,依据给定的材料模型,来反演工程介质材料的性状参数和初始荷载。
根据设计施工中的不同阶段,反演分析方法可分为施工前反分析法和施工中反分析法。施工前反分析法分为:a)位移反分析法,是由监测位移反演局部区域应力分布的方法,此方法目前应用较多;b)应力回归分析方法,是在预设计时由现场有限个点的地应力实测值,通过应力函数或数值计算方法回归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应力分布的方法。
施工中反分析法分为:a)增量位移法,是将模拟开挖的有限元模型与优化反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某一开挖步前后监测所得增量位移,对某隧道开挖土体参数进行反演,并根据反演结果预测后续施工对土体及支护的影响.b)根据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破坏信息进行的反分析法。
动态反馈设计是根据开挖面揭示的地质条件、监控测量获得的数据以及地质超前预报结果,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方案及时进行修改的设计模式。旨在使隧道支护结构的形式能随时适应实际的围岩地质条件,从而使工程建设既能经济合理,又能确保安全。下列情况需进行动态反馈设计:
a)隧道穿越地层的实际围岩级别与原有地质资料对围岩级别的判断相差较大时,应按修正后的围岩级别重新确定合理的支护结构类型、尺寸和开挖施工方法。
b)监测数据增长速度异常,或总位移量接近临界值时,应采取措施加强支护结构,同时优化施工方案。反之则可减弱支护结构,以节约投资。
c)反馈设计中如有必要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时,宜通过反分析方法确定围岩地层的初始应力,以及本构模型及其特性参数的估计值。
d)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作用,可能遭遇险情时应预先提出设计对策预案。
动态反馈设计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法变更的建议、施工工序的变更、预留变形量的修正、设计参数的修改或确认等4个方面。
由于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断面形式不同,围岩——支护体系的应力状态也不一样,当某种方法不能满足该围岩稳定性要求时,应及时变更施工方法及选择对隧道稳定有利的断面形式或辅助施工措施。
当施工信息反映出不稳定征兆时,应检查是否由于工序不当所造成。改变施工工序,如暂停开挖、及时喷锚、二次喷混凝土紧跟或提前施作仰拱等,都可能促使围岩支护体系趋向稳定。
施工前预设计的预留变形量,是采用工程类比或理论计算确定的,因此,预留变形量不可能和实际变形完全一致。当预留变形量与现场量测结果不符时,应及时修正未开挖地段的预留变形量,以满足设计净空和二次衬砌的厚度要求,或减少开挖量及二次衬砌的回填量,以节省投资。
同预留变形量一样,施工前预设计的设计参数,也是采用工程类比或理论计算确定的,也不可能和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信息,对未开挖地段或已开挖地段设计参数进行修改或确认,使之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并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浪费。